社會化網絡營銷不能只依托技術
責任編輯:站長 時間:2011-11-04 00:00
[導讀]社會化網絡的基本功能是“匯聚”,匯聚內容、匯聚人群。人群是脈絡,內容是肌理,這二者的聚集構成了立體、生動的社群網絡。在社會化網絡中人群與內容二者缺一不可,互為唇齒。
社會化網絡的基本功能是“匯聚”,匯聚內容、匯聚人群。人群是脈絡,內容是肌理,這二者的聚集構成了立體、生動的社群網絡。在社會化網絡中人群與內容二者缺一不可,互為唇齒。如果把社會化網絡理解為人體的血脈系統(tǒng),人群就可以理解為血管,內容就是血管與血管間傳遞、輸送的血液,當然血液的成分非常復雜,這就是內容的多樣性。同時動脈血與靜脈血卻有著相對清晰的區(qū)隔,這就像不同類型的用戶偏好不同類型的內容,是用戶決定了內容的類型。
社會化網絡的這個特征,決定了社會化網絡營銷本質上就是對人群、內容的理解、影響。問題是人群與內容是兩種完全不同目標主體。如果著眼于內容,技術就是不二選擇,只有技術手段才能將海量內容歸類、精煉,并創(chuàng)造類同、能引發(fā)普遍用戶共振的內容。技術手段在社會化網絡營銷中扮演的是絕對理性的角色。另一方面社會化網絡中的用戶確實是感性的。社會化網絡將更大的主權賦予了用戶,用戶能依照自我的意愿建立人際網絡結構,并決定其中的內容(如果網絡中的某些人提供的內容經常與用戶喜好相悖,這些人就會被用戶邊緣化,直至被清除出用戶自己的網絡)。同時用戶雖然有共性,但確實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個體,如果要與這些個體建立更為持久、穩(wěn)固的關系并最終獲得影響力,只能通過情感的交互,通過人文關懷才能達成。
從這個角度看,技術手段與人文關懷在網絡營銷的應用上相互依承又互為矛盾,這一對矛盾也是整個網絡文化的最根本矛盾。網絡首先是一種技術,它從誕生那一刻起到發(fā)展的每一階段,都帶有濃重的技術色彩。不僅網絡是一種技術,由此延伸的深度服務亦是依托于技術之上,社會化網絡也不例外。
現(xiàn)在看似有效的社會化網絡營銷手段更多的是依托于技術,數據挖掘就是技術的一個集中體現(xiàn),在網絡廣告時代,數據挖掘是提升網絡廣告效果、降低廣告成本最有效的手段。通過數據挖掘能非常理性的判斷社會化網絡中傳播的內容特征,能判斷用戶行為模式甚至是用戶的心理狀態(tài),通過關聯(lián)及推送技術又能將配對相對吻合的內容和用戶。
但是社會化網絡營銷中采用的技術本身并不關注人,而是關注人的行動。然而,任何一種技術,從它走出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那一刻起,就應該要具有“人文”的色彩。而社會化網絡從根本上說就是人化網絡,首先要面對的是人文性。無法單純采用技術手段期望能和用戶建立起人化的關系。
- 分享到:
- 大賽|愛聚九八-投洽會2025年02月27日
- 客家文化(贛南)生2025年02月10日
- 安慶博物館首屆文創(chuàng)2025年01月08日
- 2024蘭州文創(chuàng)設計大賽2024年12月07日
- 2024“通武廊”文創(chuàng)和2024年12月04日
- 2025年紅點概念獎 開啟2024年12月02日
- 2026丙午(馬)年貴金2024年12月02日
- “閱鹿城·悅海南”2024年12月02日
- 2024年繁星計劃“物煥2024年12月02日
- ?“東海非遺文創(chuàng)產2024年11月27日